2、整个放生的过程不但对于临当被害的众生是一种解救,对于我们自身、对于见到你放生的人,乃至于卖鱼人都是一种教化。对于放生的人来说,经常放生必然会对众生升起慈悲心,往往是以前不能戒杀、戒肉的人经过不断的放生,他就不忍心再吃众生肉,转而吃素。我所在的其中一个很小的放生组织,就因为经常放生,使得一个卖鱼的摊主也被感化,转行不干了,在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的《放生护生》中也提到了这样的案例。
3、菩萨成佛也是要从放生开始做起,财布施、身布施,乃至于头目脑髓皆可布施,救护众生,所以佛陀过去世行菩萨道也是舍身饲虎、割肉喂鹰,《法华经》云:“我见释迦如来,于无量劫,难行苦行,积功累德,求菩提道,未曾止息。观三千大千世界,乃至无有如芥子许,非是菩萨舍身命处。为众生故,然后乃得成菩提道。”
4、不仅仅本师释迦牟尼佛是这样修菩萨道成佛的,诸佛如来都是如此成佛,《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》“诸佛世尊从久远来,乃能供养无量无边过恒沙数诸如来等,又复常行施、忍、精进诸事,所谓捐舍身命头目髓脑,难作能作种种苦行,调伏身心,然后方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
5、因此,放生正是行菩萨道的开始,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,布施你的外财--金钱、时间,布施你的内财--身体、气力,去救护众生,施与众生以无畏。而财布施也是能进行法布施的前提,上妙下祥法师在《吉祥经讲记》中也有过这样的开示:“......只有能够进行财施的人,才能进行下一步——法施。也就是说真正进行法施的人,才能得到法。换句话说,只有进行财施的人才能有获得法施的机会,有法施的机会你才会有真正得法的机会。它本身就是一体的,是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问题。所以说财施是我们的第一步,我们平时修行,想得到“无上甚深微妙法”,首先要进行财施。”
6、经云:戒杀放生,得长寿报,又戒杀放生,可解怨释结,长养悲心,润菩提种。
7、《大智度论》云:诸余罪中,杀业最重。诸功德中,不杀第一。
8、在家居士能讲出家人犯戒吗?
9、答:在家居士不许听诵大戒,不许看出家人的戒,怎么会知道明白大律的内容,而来指责出家人犯了什么戒?这就是今日佛门,最痛心的事情,佛门丑事,大多数是由佛教弟子传播出去的,今天说这个和尚犯戒,明天说那个尼姑不规矩,而且添油加醋,越说越离谱,惟恐说得不狠,惟恐揭露得不深,到后来佛门变成乌烟瘴气,也没有一个清净的佛教弟子了。这不但毁坏了佛教弟子自身的名誉,也让许多善信退失了信心,更加糟糕的是损坏了三宝的尊严。再说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僧团规章制度,出家人犯戒,自会有僧团来制裁,不需要在家居士来操心,在家居士怎么能越级犯上,亵渎举罪?同时,一个不明了大律,不能对大律的开、遮、持、犯,有圆融认识的在家居士,即使举了出家人的罪,也是举不中的。所以,出家人如果犯戒,在家居士不但不能举罪,就是连劝的资格也是成问题的。
10、放生一定要注重慈悲心的培养。不仅仅是培养对待动物的慈悲心,还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、互相理解、真诚对待等心灵方面慈悲心的培养。平时放生再多,如果对人总是怀有嗔恨心,不把心量放开,很难积累什么功德。
二、东莞哪里放生刺猬最好
1、我们慈悲心的培养要随时随地进行,从人开始到动物,然后是一切生命,包括植物都要去爱护。
2、放生要放掉的是自己的贪心、嗔心、痴心,以及一切不好的念头。平常待人接物,处事,要结善缘,要多用心。
3、放生要随缘,而且要选择生态环境适合放生的地方。
4、除了放生外,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慈悲心的培养。如:呵护动物、植树造林、改善环境、水质净化、垃圾清理等社会公益活动。
5、目前佛教界的慈善行为应该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类的关怀。如助学、救危等等方面,这样意义会更大。这些善事不仅出家人可以做,居士也可以做,没有师父带领同样可以做。
6、总之,我们放生的目的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爱心;至于被放的“众生”,也自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。
7、1放生要合理,不能随便放生。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,巴西龟、甜甜圈、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。它们是外来物种,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。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,如草龟、花龟、鹰嘴、黄缘、闭壳龟等。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,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。
8、2放生乌龟时要知道乌龟的种类,知道它在原住地的生活环境,这样才能很好的放生。如果环境不适合,放生的乌龟会在野外毙命。
9、3温度要合适,冬夏季极端温度要和龟原住地差不多。主要是因为一些龟无法适应部分地区比较冷的水温,而对高温天气普遍适应。lz如果是偏北方北方地区的话,放生就要选择锦龟、草龟、麝香龟、地图龟等比较耐寒的龟种(此处不推荐外来的锦龟、麝香龟、地图龟)。
10、4水体很重要。最好是放生到水库、山间湖泊等野生环境的永久水体中(常年水体,不干涸断流)。切忌放生到鱼塘、公园、污染严重的河流等水体中。同时,水体在冬季不冻透,即不完全结冰,让龟能度过冬眠。